马雷斯卡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,望着窗外平静的海面,思绪飘回了遥远的童年。他的父亲是一位老渔民,整整五十年与大海为伴,每天凌晨两点到十点工作,风雨无阻。
“那才是真正的艰难,”马雷斯卡轻声说道,眼中闪过一丝敬意。他记得小时候,父亲总在深夜悄然起床,穿上那件沾满盐渍的旧外套,提着煤油灯走出家门。母亲会轻轻关上门,转身对孩子们说:“爸爸去工作了,我们要安静。”
冬天的凌晨格外寒冷,海风像刀子一样锋利。父亲的手常年裂着口子,缠着胶布继续拉网。夏天的酷暑中,甲板烫得能煎鸡蛋,父亲却要顶着烈日收网挑鱼。这些场景深深烙印在马雷斯卡的记忆里。
“我父亲那代人不懂什么叫‘躺平’,”马雷斯卡说,“他们只知道要养活一家人,就必须出海。即使风浪再大,即使身体再累,第二天依然要凌晨两点起床。”
渔民的生活没有周末,没有节假日。春节时,别人家团圆守岁,父亲却要趁着潮汐出海。中秋之夜,当别人赏月吃月饼时,父亲正在月光下收网。五十年来,父亲只因为重病缺席过三个工作日。
马雷斯卡记得父亲说过最深刻的话:“大海从不许诺什么,但你若尊重它,它就会给你活下去的资本。”这句话成了马雷斯卡人生路上的座右铭。
如今,马雷斯卡已成为一名成功的海洋生物学家。他坦言,每当自己在科研中遇到困难时,就会想起父亲在波涛中劳作的身影。“相比父亲面对的风浪,实验室里的挫折又算什么呢?”
在这个追求轻松安逸的时代,马雷斯卡经常分享父亲的故事。他说:“真正的艰难不是加班到晚上十点,而是明知前路艰辛却依然坚持五十年。父亲那代人的坚韧,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精神财富。”
窗外,夕阳西下,又到了渔民准备凌晨出海的时刻。马雷斯卡知道,在世界某个角落,像父亲一样的渔民正在重复着千百年来的劳作。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,或许才是生活中最深刻的智慧。